? ? ? ?(來源:南方周末)最受航天員們青睞的菜是什么?結(jié)果出乎意料,竟然是榨菜。 當廣州人每天早晨開始喝早茶的時候,會想到過航天員在天上喝早茶的情景嗎? 不錯。神十上的第一餐也是茶,是一種清淡的、去油膩的復水茶飲料。當然,這是在狀態(tài)較好的情況下,如果在工作中感到疲勞,神十的航天員將第一次喝到抗疲勞 的飲料。 在太空,飲食是一門很嚴謹?shù)目茖W,要盡量避免脂肪含量高的食品。從神五到神十,技術(shù)的進步讓中國航天員越來越有口福,航天食譜在悄然推陳出新。 昨天是端午節(jié),即使身在太空,3名航天員也能吃上香甜的豆沙粽。送上太空的一個個銀灰色袋子里,除了魚香肉絲、宮保雞丁等中式菜品,還新增了草莓、蘋果、 香蕉、水蜜桃等水果,為了便于保存,在低溫下去掉水分,加工成凍干水果。 這些花樣繁多的食譜背后,總會有許多值得懷念的人間煙火。
? ? ? ?味蕾和記憶 神十繼承了前輩們的“中國味道”,食譜包括魚香肉絲、松仁玉米、木須肉、黑椒牛柳、什錦炒飯、檸檬茶…… 正如學會使用火并享用熟食,是原始社會變革的一座里程碑,同樣,沒有加熱食品,就不算開啟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生活。 “如果是在地面,紅燒肉更對(符合)我胃口,但那東西在太空不加熱不好吃,八寶飯吃起來會覺得反生?!卑凑战裉斓募夹g(shù)進步回望十年前,楊利偉的神五之行, 像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,在二十多小時的太空旅行中,他只吃過一點即食食品,飲食起居都在返回艙進行,而不是在軌道艙。 如今,十年彈指一揮間,神十繼承了前輩們的“中國味道”,食譜包括魚香肉絲、松仁玉米、木須肉、黑椒牛柳、什錦炒飯、檸檬茶……更大的改進來自加熱器,對 神舟十號航天員而言,吃熱食不再是奢望。 這是一份遲來的“熱騰騰”。 早在2005年10月,神六飛船就已配備食品加熱器,但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卻不敢加熱過多的食物——航天器的能源非常寶貴,往往被優(yōu)先用于其它科研項 目。
? ? ? ?2008年秋天,搭載神七飛船的景海鵬等三人實現(xiàn)了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熱餐。然而,“由于時間緊、任務重”,他們只加熱過一餐,而且是一個人的分量三個人分 享。 神九的飛行時間長達13天,熱熟食的重要性愈發(fā)明晰。 中國的航天科研人員一直期待,當航天員把美味放入嘴中那一刻,是一種流連忘返的感覺。 這一次他們做到了,歸來后,劉洋依舊留戀太空中品嘗到的麻辣牛肉,“還有一些糖塊也非常好吃,酸酸甜甜的。”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。 得益于景海鵬、劉旺和劉洋三名神九航天員反饋的信息,神十食譜的制定,更為科學合理,從麻辣牛肉到腌制咸菜,神十飛船配備有88種食品之多。在地面上,神 十航天員也多次演練吃的技巧。 2013年春天,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里,負責營養(yǎng)與醫(yī)學的科研人員分為兩批先后進入地面模擬飛行艙,做了為期13天和15天的兩次食品試驗。其間,執(zhí) 行神十任務的三名航天員也逐個品嘗航天食品。不僅如此,劉洋等神九航天員也加入到這項美食體驗之中,這是對味蕾和記憶的雙重挑戰(zhàn),航天員要描述出這些食品 在天上與地面上的口味差異。 再有營養(yǎng)的食譜,勾不起航天員的食欲也是白搭。
? ? ? ?為防止飲食單一,讓航天員產(chǎn)生厭食現(xiàn)象,神十的食譜周期為四天,也就是說,航天員在軌工作、生活時,四天內(nèi) 不會吃到重樣的食品。隨著發(fā)射的日子漸漸臨近,神十航天員為及早適應天上的生活,曾連續(xù)四天,一日三餐集中食用航天食譜。 1.0,2.0,3.0,食譜版本都是幾經(jīng)修正,采納航天員的反饋意見,反復試驗測試,最終上天的食譜已是n.0版本。這是一個很嚴謹?shù)倪^程,最為忙碌的 是科研人員,他們要對航天員的體重、尿液、血液等進行檢查,分析食譜的優(yōu)劣,最終確定上天的食譜。 在航天城的一項調(diào)查問卷中,最受航天員們青睞的菜是什么?結(jié)果出乎意料,竟然是榨菜。食譜會兼顧航天員的個人口味,并根據(jù)男女性別特點有所區(qū)別。當然,這 并不意味著,航天員可以自選食譜。據(jù)航天食品專家介紹,神九任務基本上男女食譜都一樣,這次神十會有所差異。 神九任務時,破天荒地推出了七大類、七十余種食品。一年后,僅有十多種食品得以保留,神十的食品種類已擴展到88種之多。 中國航天食品的研制,要為未來的空間站建設(shè)而從長計議,太空的食品,也是人類探索太空計劃的一部分。 嘴角潛伏風險 食品殘渣一旦進入航天員的呼吸道、耳鼻和眼睛等器官,在微重力環(huán)境下,很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。 “主食:什錦炒飯。副食:干燒杏鮑菇、雪菜肉絲、榨菜、叉燒醬。飲料:濃香奶茶?!?012年6月20日,這是景海鵬、劉旺和劉洋三位神九航天員享用的第 一頓太空早餐。
? ? ? ?張嘴吃飯,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動作,這是地面上,航天員卻要反復演練。 “如果有水珠在飲水時不小心跑出來,它也不會灑落,而是在空中飄浮,可以把液體做成長條、圓環(huán)等各種形狀,如果不給它外力,它會在自身張力作用下形成一個 非常圓的球?!睂τ谔焐仙畹拿枋觯袊孜惶杖藯罾麄ヮH具藝術(shù)美感。 然而,如果航天食品打開以后散了或者四處飛舞,這是個很危險的舉動。食品殘渣一旦進入航天員的呼吸道、耳鼻和眼睛等器官,在微重力環(huán)境下,很可能造成致命 的傷害。飲水時,航天員也要小心溜出來的水珠,進入儀表儀器會導致短路等故障。 正因為擔憂碎屑帶來的傷害,在人類進入太空的初期,航天員采取的都是“嘴對嘴”的進食方式,把液體或半固體的食品裝在類似牙膏管的容器內(nèi),進食時,航天員 通過一根導管將食品直接擠入口腔,這種食品的味道可想而知。 不過,為了降服這些調(diào)皮的碎屑、水珠,神十生活艙內(nèi)設(shè)有“捕捉器”,猶如童話中萬能的伏魔瓶,能夠及時把飛舞的精靈抓回來。 1961年4月12日,前蘇聯(lián)“東方一號”飛船進入太空,航天員加加林的任務之一就是進食試驗。當時,航天專家擔心,在失重狀態(tài)下吞咽不僅很困難,食物還 會卡在喉嚨處,進而危及性命。 今天看來,這似乎顯得杞人憂天,但太空就餐依舊要講究技巧。楊利偉就竭力避免“煮熟的鴨子飛了”和送到嘴邊的肉吃不著,“吃東西都得閉著嘴,因為失重,所 有東西都會飄,嘴里的食物也隨時可能飄出來”。
? ? ? ?2003年,神五飛行恰逢中秋節(jié),在吃特制的月餅時,楊利偉還發(fā)明了一個小游戲,把小月餅一個個扔起來,讓它們漂浮著,排成一列,之后按順序逐個吃掉。 僅僅依靠樂趣,不足以提振航天員的食欲,航天員置身其中的不是天堂,而是一個充滿噪聲、振動、輻射、失去了大氣層保護的環(huán)境。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失重環(huán)境中,由于體液上涌,鼻腔充血,唾液分泌也會發(fā)生變化,這直接導致味覺神經(jīng)鈍化。同時,肌肉萎縮、骨質(zhì)丟失、航天 性貧血和腸道微生態(tài)紊亂。在進入航天器的頭幾天里,空間運動病發(fā)病率高達40%,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食欲下降或喪失。 技術(shù)在不斷進步,太空就餐的物理風險逐漸弱化,配合溫暖的“老味道”逐漸進入菜譜,新的風險又隨之來臨,這被業(yè)界稱為航天食品的“衛(wèi)生安全”。 中國航天員中心“從未指定過任何航天食品” 轉(zhuǎn)基因食品自然也被各國排斥在航天食品名錄之外。 航天的使命是探索未知的世界,航天食品走的卻是相反的邏輯——拒絕一切不確定性的因素:農(nóng)藥殘留以及抗生素等是必不可少的檢測項目,轉(zhuǎn)基因食品、外資企業(yè) 的產(chǎn)品一概不會進入這份采購名錄。 當下,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,“吃頓放心飯”,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共同愿望,太空也不例外。 航天食品專家很苦惱:航天食品的采購具有相當大的難度。因為在“最后一方凈土”的南極,都能在企鵝體內(nèi)發(fā)現(xiàn)“敵敵畏”等農(nóng)藥殘留。 在食品安全頻亮紅燈之時,航天食品的采購更為嚴苛。在采購過程中,農(nóng)藥獸藥殘留、致病菌、有害毒素……一概被排斥在航天城的大門之外,骨、刺等不可使用部 分絕不能進入航天食品。
? ? ? ?以牛奶為例,在中國北方某地的一片牧場上,從幾十頭奶牛中,選出的幾頭“航天?!憋@得精神十足、皮毛光亮,一個月前它們就被隔離飼養(yǎng),這樣有足夠的時間讓 奶牛把體內(nèi)潛在的毒素充分分解排泄。 航天員食用牛奶必須經(jīng)過養(yǎng)殖基地衛(wèi)生人員、發(fā)射中心防疫部門、航天員中心醫(yī)監(jiān)醫(yī)保部門的三級把關(guān),確保牛奶的比重、酸堿度、蛋白含量都符合標準,才能供應 給航天員。 同樣,航天員食用的魚也來自一片天然的水域。據(jù)報道,這里不會有燃油船只的污染,鯉魚、草魚、鰱魚等魚種完全是自然生長,食用草籽,不會投放任何人工飼 料,捕撈出水后,這些魚要經(jīng)過嚴格的檢驗檢疫。 雅魯藏布江谷地被認為是為數(shù)不多遠離污染的凈土,然而,這里地處高海拔地區(qū)卻出產(chǎn)不了多少食品。航天食品的采購,注定必須走社會化的采購之路。 “想從一家企業(yè)購買幾十公斤食品原料,通常會先買來一點進行測試,符合標準,才會大批量地采購?!币晃粻I養(yǎng)與食品衛(wèi)生專家介紹。 不過,這一切都是在保密狀態(tài)下進行,企業(yè)本身也不會被告知,它們的產(chǎn)品將被用作航天食品。 歷經(jīng)十多年的反復篩選、分析、測試,航天城的食品部門已形成了一份“航天食品原材料供應商名錄”。為確保萬無一失,這項名錄隨時處于更新和淘汰之中。自 然,這份名錄也是保密的,中國航天員中心坦承“從未指定過任何航天食品”。 “讓航天員像在地面一樣飲食” 科研人員希望那些特殊包裝的中國菜肴,能刺激航天員像一個普通人那樣懷念人間的煙火。 神十的食品種類,為何要擴展到88種之多? 多位航天營養(yǎng)與食品專家表示,這是“要讓航天員像在地面上一樣飲食”。
? ? ? ?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,專家的目標顯然是更遙遠的夢想——星際旅行。 美味往往與團聚相遇,這是中國人對吃所富含的特有文化內(nèi)涵之一。 受到運載火箭推力的限制,航天器的載重和空間是有限的,這注定航天食品是按克計算,而體積則按立方厘米來統(tǒng)計。“如發(fā)現(xiàn)脹袋請勿食用”,航天食品包裝上不 會標明這一條,航天器上不可能儲存更多的食品。 水必不可少,使用量也最大。神十飛船里設(shè)有水箱,航天員飲用時可以直接從中取水。 航天營養(yǎng)與食品科研的挑戰(zhàn),還來自模擬失重環(huán)境的難度。迄今,最專業(yè)的試驗來自美國航天生物醫(yī)學研究所Smith小組,他們對11名航天員(9男2女)進 行了系統(tǒng)的營養(yǎng)狀態(tài)評價,獲得了對長期飛行航天員營養(yǎng)評價最全面的數(shù)據(jù)。 在中國,更為經(jīng)濟可行的模式是動物試驗。因此,大鼠成為實驗室里的常客——它們的尾巴被吊起來,頭向下,前肢著地,與地面呈30度角,這可以一定程度上模 擬出太空失重狀態(tài)。當然,使用飛機做拋物線飛行也能夠產(chǎn)生數(shù)十秒的失重狀態(tài),成本不但高昂,而且只適合研究即刻的生理反應。 中國實現(xiàn)載人航天是在2003年秋天,鮮為人知的是,對航天營養(yǎng)與食品的研究卻可以追溯到1968年4月。當時,受美蘇太空競賽的刺激,中國宇宙醫(yī)學研究 所悄悄成立。其間,該所較成功的科研項目是對一只小老鼠的試驗:在一個狹小的生物艙內(nèi),這只老鼠成功存活了好多天,最終因為供氣閥門堵塞,試驗老鼠死掉。 中國善于“集中力量辦大事”。
? ? ? ?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中國以舉國之力攻關(guān)載人航天技術(shù),上海益民食品廠就曾承擔過不少航天食品科研項目。時至今日,在中國農(nóng)業(yè) 大學依舊保留著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,那是當年建設(shè)起來的航天食品實驗室,很多設(shè)備至今仍在使用之中。 “中國航天之父”錢學森也對航天醫(yī)學工程研究所傾注了心血。據(jù)錢學森傳記透露,他不僅親自到宇宙醫(yī)學研究所講學,還親自邀請運動員培訓人員前來講課,這些 職業(yè)被認為與航天員的培訓具有很大的相關(guān)性。 真正意義上對航天食品的大規(guī)模研究始于“921”項目。1992年,中央正式批準代號為“921”的載人航天工程項目。在此后的三年間,中國航天中心食品 與營養(yǎng)研究室開始大批招人,三年內(nèi)就招了四五百名大學生和研究生。 一名業(yè)內(nèi)人士介紹,中國航天工程大致分為三步走,把航天員安全送入近地軌道并返回地面是第一步,這已在神五、神六中實現(xiàn)目標。當前,正處于第二步第一階段 的尾期,也就是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限制,完成飛行器交會對接。未來的目標是建立有人照料的空間站。 科學飲食,被賦予了別樣的意義。 6月12日,正好是端午節(jié),在神十軌道艙內(nèi),女航天員王亞平吃完粽子后,向攝像頭展示粽葉,男航天員張曉光則將這一景象攝入鏡頭。那些特殊包裝的中國飲 食,已經(jīng)超越了每一種食材的生長季節(jié)、營養(yǎng)價值,科研人員希望那些特制的美味,刺激航天員像一個普通人那樣懷念人間的煙火。
相關(guān)新聞